江蘇南京市玄武20方污泥運輸車生產廠家
本公司專注于各種款式污泥運輸車型的及生產:罐體容積從8方--30方不等適 合不同客戶的需求,并且設計更加人性化,采用電氣一體化,自動化程度高,該款車型是針對國內的水務集團,污水處理,排水管處理,河道清理等的一款全新節能環保型運輸車,主要用于污泥的收集及運轉,配合污水處理廠和下水道,自來水凈化中心的一些污泥清理運輸的一款新型車型,其主要是在車的基礎上加裝特殊的裝置使其符合污泥運輸的要求。污泥運輸需要,全密封運輸。廠家:134-7734-2833小董 微 信 同 號
2013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將于下周召開。相關人士表示,更嚴格地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是2013年全國環保工作的重點。鑒于近期發生的大范圍空氣污染,環保部將強化空氣監測,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前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并細化區域聯防聯控規劃。 依托十二五循環經濟相關科技發展規劃,選擇啟動一批關系全局的重大技術項目和重點工程,加大對節能減排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也將是環保工作的重點。 作為負責環境污染監督管理部門的環保部,則承擔著更為具體的工作。其年度工作會議將對今年環保工作的重點進行部署。全力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將是重中之重。 有專家指出,在更嚴格地開展節能減排工作過程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被認為是推動力。推進節能減排,從根本上來看是要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來一段時間,有關部門將依托十二五循環經濟相關科技發展規劃,選擇一批關系全局的重大技術項目和重點工程,大力推進,同時加大對節能減排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作出貢獻。 十八大報告還強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18次締約方大會已經結束。雖然《京都議定書》這一法律框架得以保全,但是第二承諾期的減排雄心不足、環境漏洞突出,導致減排效力大打折扣;發展家關切的氣候資金等重要問題也并未得到妥善解決;各國間互信受損,未來的氣候談判前景將更加嚴峻。 但正在利用各種手段努力實現節能減排。剛剛閉幕的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在多哈氣候大會上,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指出,為完成十二五規劃時期的節能減排指標,部門將投入2萬多億元,全社會共計將投入超4萬億元。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還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名單,廣州、青島等29個城市入圍。目前從各方面情況來看,國內支持低碳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仍是各級財政支出,但隨著十二五時期各類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在上述試點地區的實施推廣,國內節能減排產業或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 資金瓶頸日益凸顯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分別降低16%和17%,體現了節能低碳、綠色發展的新要求。在這一背景下,低碳城市試點隨之推出。 在機遇出現的同時,必然也會帶來更多壓力。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可謂挑戰與機遇并存。一方面,在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美麗的宏觀大背景下,能源供給與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資源環境約束趨向強化,給今后的節能減排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同時圍繞著能源、生態、氣候等領域,節能減排的呼聲也日趨高漲,由碳關稅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另一方面,全民節能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全社會對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強,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節能減排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完善,這些都為十二五推進節能減排創造了有利條件。但這些狀況和難題的解決,無不依賴于資金的投入。 相比于"十一五"節能減排的財政支持政策,財政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投入力度更大,提高到按年節能量每噸標準煤獎勵240元;北京等地區還以法規的形式將地方配套標準提高到260元,和地方獎勵合計達500元,有些地方更是達到了800元。節能專家聯盟網首席執行官白炳楠告訴記者,每節約1噸標準煤,大概需要2000-3000元的投入。按照財政部的數據,2012年財政安排979億元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比上年增加251億元,加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循環經濟、服務業發展資金和基建投資中安排的資金,合計達到1700億元。 一年1700億元的財政投入與十二五累計4萬億元的資金需求相比,無疑是杯水車薪。而接下來3年內,我國還要面臨更加巨大的環保投入。那么,如何彌補這兩組數字之間的差額?業內人士表示,財政不可能獨立負擔起全部節能減排資金投入,接下來,相關部門的工作重心會放在具有示范效應的重點工程上,通過帶動相關社會資金投入來完成十二五目標。 民營企業的春天 4萬億元,這一數字的確激動人心,但如何能夠真正落實,這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一家從事節能減排服務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表達了他們的憂慮。 那么,政策的天平是否會如愿以償地向民營企業傾斜呢? 近日,在談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國家設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各級也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地方財政資金,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給予有條件的支持。但除了國家資金投入外,要更加重視通過國家的財稅相關政策和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比如說,這幾年我們利用財政專項資金設立的產業創投引導基金,資金和地方資金只占30%左右,其余70%是吸引社會資金。到2011年年底設立了61只,截至目前設立了102只,這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張曉強說。 張曉強表示,有大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需要創業投資、發行債券等支持,要通過強化金融服務支持,通過創投引導資金更好的引導,使得民營企業在金融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 從的進展來看,以杠桿撬動民間資金這一思路已經得到了各省區市的認同。不久前, 然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民營企業資金鏈緊繃、融資渠道仍有所阻滯的情況,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到節能減排市場,并使他們成為這一市場的行為主體,目前來看似乎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業內人士表示,融資機制是其中為關鍵的因素。 融資機制 據了解,目前節能環保市場的資金渠道仍以信貸為主,直接融資比重小。這就導致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的深度和廣度有限,商業銀行為碳減排項目提供直接融資、參與碳交易等金融服務尚處于空白狀態,缺乏碳證券、碳基金等各種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務支持;專業性的中介機構在碳金融業務之中的參與性不足,未能起到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項目風險,促進碳金融業務開展的作用。另外,節能環保市場的政策激勵缺乏,相關的利率補貼、稅收優惠、風險補償等激勵政策及對節能減排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公司債、企業債融資的扶持政策都尚顯不足。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表示。 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則認為,融資機制、完善融資的基礎條件、創新多元化的企業融資方案等三方面措施有望破解融資瓶頸。這就要求引導現有金融和資本市場并實施配套鼓勵政策,使更多社會資本流向節能環保領域。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可以通過杠桿作用和資源配置功能引導社會資源流向,進而直接影響國家綠色發展政策的進程和實施成效。 在這方面,上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可為我國提供借鑒。世界銀行集團旗下的金融公司于2006年成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在2012年12月之前,實現每年減排2000萬噸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動員了近100億元的能效項目融資。 據了解,在具體的實施操作上,金融公司為國內商業銀行提供風險分擔,即對于加入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融資組合的所有貸款,由金融公司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減輕銀行的信貸風險。投資項目按金額細分,如小型項目平均規模為25萬美元,非常大型項目平均規模大于400萬美元。專家認為,這些非常值得國內低碳試點城市參考。 業內人士還建議,除了利用各類融資手段推動節能減排,還應會同財政部門,加大節能減排標準化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標準研發中心建設,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安排上將其列為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下大力氣解決節能減排的技術制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