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佛珠機械公司 震雄佛珠機 加工佛珠
泊頭市德凱機械有限公司
聯系人:張勝春
手 機:15131703236
QQ 號:2442545211
微 信:15131703236
網 址:www.fozhuji.cc
地 址:河北省泊頭市開發區工業園
檀香樹,通常葉長約5厘米,槍鋒狀為生,房狀花。球星核果,大如蠶豆,熟時呈黑色,富含汁液,核甚堅硬,表面豎有三凸棱!缎袅x》認為,檀香可以分為赤白紫諸種。檀香樹是世界上生長最為緩慢的樹種之一,通常需要數十年才能成材。不僅如此,檀香樹還是一種頗為嬌貴的半寄生性植物。雖然其樹根也能從土壤中吸取少量營養,但主要還是要依靠其根狀吸盤吸附在豆科的印度黃檀、鳳凰樹、紅豆樹等寄主植物的樹根上來獲取營養,如果沒有寄主植物,檀香樹也就無法成活,其寄主植物也不能長的很高、很旺。否則,檀香樹葉會因此而枯死。也正因為如此,檀香木產量極少,格外珍貴。
由此可知,波流離王在聽到佛陀的開示之后,便開始用木槵子來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這應是佛教當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應當指出的是,佛珠雖然已經成為佛教徒的一項重要標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創用。如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毗濕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記載。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證,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紀“龍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羅門像,其頸上是掛有串珠的。在我國,國人知道佛珠這一稱謂,最早應始于東晉(317—420)時翻譯的《木槵子經》,只可惜譯者的名字已經失佚了。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兩晉時期異域僧侶來華者甚眾,這些外國沙門中必然會有攜帶佛珠的。延至唐代,在佛教大興的時代背景下,記載有關佛珠的經典被廣泛傳譯,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譯的《陀羅尼集經》、寶思惟譯的《校量數珠功德經》、不空三藏譯的《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義凈三藏譯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等諸多經典。至此,佛珠開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普遍流傳開來,如《舊唐書·李輔國傳》載: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