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2013年焚燒率將上升到40%,填埋率則將下降到30%。昨天,記者從市市政市容管委了解到,北京垃圾處理結構將進行根本性調整,衛生填埋不再成為北京垃圾處理的主要手段,減量化、資源化的垃圾焚燒和綜合處理方式將后來居上。
■北京垃圾處理結構單一,填埋、堆肥、焚燒比例分別為80%、10%和10%
“原生垃圾填埋已經逐漸落后,北京必須采取更先進的處理方式!”記者采訪人大代表、市市政管委高工、著名垃圾問題專家王維平時他這樣堅決地告訴記者。王維平代表介紹,目前,北京的大多垃圾填埋場已經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初步統計顯示,2008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672萬噸,日產生量1.84萬噸,其中城八區垃圾產生量463萬噸,無害化處理率100%,郊區垃圾產生量209萬噸,無害化處理率85%。“對于一個常住人口1600萬,瞬間人口近千萬的超大城市來說,垃圾處理達到這樣的高水平是一個奇跡”,王維平這樣告訴記者。但他表示,目前,北京垃圾處理的矛盾也正在集中顯現,就是垃圾處理結構問題,方式太過單一。
“垃圾無害化填埋占90%以上這個比例太高”,王維平告訴記者,這不僅每年浪費數百畝寶貴的土地,而且,巨量的可以利用存在熱值的垃圾被填埋本身也是資源的浪費。同時,垃圾填埋場現在還存在超齡運轉和新場選址難,異味擾民以及影響城市發展問題,諸多問題的聚集將垃圾必然地推向了處理方式的結構性調整。
■2015年垃圾焚燒處理比例將占四成
昨天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垃圾焚燒方面,北京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奧運會前,本市第一個垃圾焚燒廠——高安屯垃圾焚燒廠運行,其每年將焚燒處理生活垃圾53.3萬噸,余熱每年可發電2億多度,相當于每年節約7萬噸標準煤,垃圾焚燒每年產生的12萬噸爐渣則將被制作城市道路和防護堤壩的磚頭。
北京垃圾結構性調整最大的變化就是焚燒和綜合處理的比例要遠遠大于填埋。市市政市容管委副主任陳玲介紹,北京垃圾管理目標就是要逐步提高垃圾分類收集率,提高垃圾焚燒比例,減少垃圾產生量,減少垃圾填埋量。實現以填埋為主的處理方式向資源化綜合利用方式的轉變,逐步建立起城鄉統籌、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垃圾管理體系。她介紹,近年來,本市垃圾產生量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若按照此速度增長,預計2012年全市垃圾年產生量將達到914萬噸,到2015年將達到1152萬噸。目前,垃圾焚燒在北京垃圾處理中所占的比例僅為10%。目前城鎮垃圾中有機成分占60%以上,紙張等高熱值垃圾占30%左右。經過預處理將有約40%的高熱值垃圾適合于焚燒。未來幾年,北京將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到2012年,垃圾焚燒、生化處理和填埋的比例將為2:3:5,實現城區原生垃圾零填埋;2015年的比例則將達到4:3:3,實現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垃圾焚燒發電可把固體垃圾體積減少90%,重量減輕75%
垃圾焚燒發電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王維平告訴記者,建設焚燒垃圾發電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節省土地,其次是通過焚燒垃圾產生能源。王維平算了一筆賬:對于北京的垃圾焚燒廠來說,只要每個垃圾場每天不少于600噸的垃圾焚燒就能穩定地產電。從目前來說,北京此后相繼建成的焚燒垃圾發電廠穩定產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由于一年四季的垃圾成分不同,每個地區的垃圾也不一樣,而發電量的大小要取決于垃圾進爐焚燒后產生的熱值,所以產電量的高低并不能確定。垃圾焚燒發電不僅能夠獲得電力,還可以把固體垃圾的體積減少90%,重量減輕75%,同時很多廢棄物的毒性在高溫焚燒之后也大大降低,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三化目標。因為北京土地資源有限,垃圾焚燒是適合北京的垃圾處理技術。
另外,采用焚燒發電資源回收利用效益相當可觀。按照發熱值比較,我國每年產生的1.5億噸城市垃圾約相當于3000萬噸標準煤,約為目前全國標煤年產量的2%。有分析認為,一座城市的垃圾,就像一座低品位的“露天煤礦”,可以進行無限地開發,而開發使用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垃圾焚燒發電。
■垃圾焚燒不應被妖魔化
“垃圾焚燒正在被一些西方媒體妖魔化!”采訪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鄭明輝告訴記者,對于垃圾的處理,焚燒與填埋,不管何種處理方式都不能抽象而論,在垃圾處理方式的選擇上應因地制宜。垃圾焚燒確實存在二次污染,但垃圾填埋同樣也面臨著二次污染的問題。他表示,現在一些媒體在介紹垃圾焚燒時有意或無意夸大了垃圾焚燒的危害。如最近有國內媒體轉述西方報刊報道說:“中國興建垃圾焚燒爐的計劃一旦實施,全球的二惡英排放可能會在現在的水平上翻番!边@種觀點完全與事實不符。根據2009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第四次締約方大會公布的文件,全球二惡英年排放量為130公斤毒性當量,中國垃圾焚燒年排放二惡英在300克左右。在對待中國建設垃圾焚燒設施的宣傳上,西方一些媒體明顯存在有意妖魔化中國的傾向。
鄭明輝介紹,目前,垃圾焚燒仍是很多國家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式。除菲律賓外,沒有其他國家執行禁燒令。雖然有報道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中末期因為技術和污控不力等方面的原因關閉了一些小型垃圾焚燒廠,但同時他們也建造或改造了一些大型垃圾焚燒廠。現在,日本焚燒處理垃圾的比例仍在80%左右。
采訪中,王維平也告訴記者,“市民們不必談垃圾焚燒廠色變”,垃圾焚燒會產生二惡英等有害氣體,對周邊人群造成危害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所謂二惡英,是以高分子材料為主,在中、低溫也就是320度到820度之間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呋喃類等十幾種物質,有致癌作用,這些物質被統稱為二惡英。但北京建設的垃圾焚燒廠是在850攝氏度以上高溫下進行焚燒,這樣的過程是不會產生二惡英的。巴黎、東京等城市的很多垃圾處理場都建設在市中心,而其在嚴格控制下排放都是達標的,所以,市民們不必擔心。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聶永豐也證實了這一點,他介紹,二惡英存在于世界各地及各種環境介質中,包括空氣、土壤、水以及食物等,其中含量最高的為土壤、海洋沉積物及動物,而在水及空氣中的含量則非常低。根據國內外研究成果,正常環境的二惡英接觸總體上不會影響人類健康。
■中國垃圾焚燒處于快速上升階段,本市將新建4個垃圾處理循環園區
垃圾焚燒因國而異。鄭明輝告訴記者,一種說法是,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垃圾焚燒已成為夕陽產業,不再有什么大發展。這需要辯證來看,這些國家不再大量發展垃圾焚燒,是和這些國家垃圾處理的發展狀況相關的。近20年來,很多發達國家垃圾處理方式的布局已相對穩定,由于近年來他們的垃圾沒有增加,有的還有持續減少的趨勢,當然就沒有必要建設新的垃圾焚燒廠。但是,這和中國的情況不同,以前中國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但是現在能夠填埋垃圾的地方越來越少,所以垃圾焚燒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多了,國內很多地方都開始建設新的垃圾焚燒廠,中國的垃圾焚燒正處于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
另據了解,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本市再新建4個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的同時,還將建設大型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場5座,建筑垃圾綜合處置設施4座。屆時,每日具備處理1.8至2萬噸生活垃圾、1500多噸餐廚垃圾的能力,使北京垃圾處理在走完無害化之路后,正式踏上減量化、資源化道路。
■北京垃圾處理場周邊居民將享受供熱供電優惠
垃圾焚燒廠將會向周邊居民提供免費或優惠的供熱、供電服務。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陳玲告訴記者,本市已經確定將在城區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建一處大型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垃圾處理由原來的單一模式向綜合性、循環利用方向發展。園區核心區內將建設垃圾分選、焚燒、生化處理和填埋設施,核心區向外建設約2公里的林地、綠地等生態屏障。本市即將新建的大型垃圾處理設施均可產生中水、熱、電等能源。本市將考慮垃圾處理企業向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居民提供免費或優惠供電、冬季供熱等服務,改善與相鄰居民間的關系。據介紹,由于未來的大型垃圾處理設施每天可處理5000至7000噸垃圾,其熱能和電能的產生量將遠高于目前的水平。
世界垃圾焚燒廠一覽
■施比特勞垃圾焚燒站:藝術家的杰作
聞名遐邇的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到處充滿著藝術的氣息,連垃圾焚燒廠也不例外。1992年,奧地利在維也納市中心的維也納廣場投資4900萬美元建成了一座垃圾處理廠,這座名為施比特勞的垃圾場不僅成為多瑙河的一景,還由于造型獨特成為維也納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這座花園般的垃圾焚燒處理廠,幾乎聽不到噪音、也聞不到臭味。它是一座造型奇異、色彩斑斕的現代建筑,有金色的126米高塔,整個垃圾焚化廠就像一座童話城堡。
維也納市是全歐洲最干凈的都市,這已經是有口皆碑的事實。施比特勞垃圾焚燒站是維也納市兩個家庭垃圾焚燒站中的一個,垃圾焚燒的所產生的熱量,不但能夠轉換成電能自用,而且還為維也納市的遠程供暖網絡輸送家用熱水,采用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活性炭過濾裝置,垃圾焚燒站排除的廢氣中有害物質含量遠遠低于本來就非常嚴格的奧地利廢氣排放指標。
■依塞納:塞納河畔的生態垃圾焚燒廠
在法國首都巴黎西南,一個寬110米、長375米、高21米的現代建筑靜臥在塞納河河畔。用當地民眾的話說:它像一座豪華的寫字樓,像一個綠陰環繞的圖書館,像醫院,像學校,就是不像垃圾處理廠。然而,這正是歐洲最大的地下垃圾處理廠——“依塞納”的地面部分。
“依塞納”工程于2003年開始動工,2009年建成。這座建筑一直延伸至地下31米。“依塞納”負責承擔周圍25個城區100萬居民的生活垃圾處理,其年垃圾焚燒能力為46萬噸,年包裝類垃圾及家用電器大件垃圾分類回收能力分別為2萬噸和3.5萬噸。由于“依塞納”采用了非常先進的技術,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和電能能夠為大約8萬戶居民提供家庭取暖,為5萬戶居民提供家庭用電,而且每噸垃圾焚燒后的爐渣只有大約28公斤,這些爐渣經凈化處理后,還可以用于道路建設。
除了充分利用能源以外,“依塞納”的污染指標,包括廢氣、廢水、噪音等指標均大大低于歐盟的標準。如廢氣中的粉塵處理率達到99%,二惡英的排放幾乎為零,排入塞納河的廢水完全符合各項排污標準。此外,由于所有設備都深藏地下,公眾在地上幾乎聽不到噪音。
■日本大阪:垃圾廠如同兒童樂園
藍天白云之下,是一座色彩繽紛、充滿童趣的美妙建筑。這是大阪市九座垃圾處理廠之一的舞洲工廠,緊臨河道,離繁華的市中心也很近。
舞洲垃圾處理廠投產于2001年,當年建設投資用了600億日元,工廠有兩座焚燒爐,每天可以燃燒處理900噸普通垃圾、100多噸大型垃圾,24小時連續運轉。處理廠燃燒后留下的顆粒只相當于垃圾量的1/15。填埋灰渣的土地仍然可以播種使用。排放的煙氣每年要接受環保部門檢測,其中“二惡英”含量只有日本法律規定的安全標準的1%,還不到抽一支香煙產生的“二惡英”多。
舞洲并不是例外,大阪九所垃圾處理廠都能達到這樣的標準。這座以工商業發達聞名的都市,一派天清云淡、潔凈通透的景象。
■首爾:垃圾焚燒廠建在世界杯公園內
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首爾每天產生垃圾約4.2萬噸,其焚燒約占40%,填埋約占44%。目前,首爾市共有4座大型的垃圾焚燒廠,再加上其他的小型垃圾焚燒廠,每天焚燒的垃圾超過4000噸。焚燒成為了首爾市處理居民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式。
麻浦垃圾焚燒廠是首爾4座大型垃圾焚燒廠之一,位于首爾市的漢江以北的麻浦區,在較為中心的地段,離首爾市政廳的直線距離僅相距6個地鐵站。麻浦垃圾焚燒廠所在的蘭芝島曾是首爾市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垃圾填埋場。1993年后,蘭芝島垃圾填埋場停止使用,韓國政府出資3000億韓元(約合18億元人民幣)在垃圾山上建起了世界杯公園。麻浦垃圾焚燒廠就建在首爾的2002年世界杯體育場不遠,位于世界杯公園內。走進麻浦垃圾焚燒廠感覺就好像到了星級酒店,進入垃圾焚燒廠后聞不到一點臭味。大廳和辦公室里也是一塵不染,十分干凈。
對生活垃圾焚燒認識的四大誤區
——對話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徐文龍
誤區之一:國外的垃圾焚燒廠很多都關閉了 回答:不是
統計歐洲主要國家垃圾情況來看,整個歐洲有423座焚燒廠,人均焚燒量約為0.25千克/日。從這幾年來看,歐洲垃圾焚燒處理量是在不斷增加,當然焚燒廠也在增加,但是因為歐洲人口相對比較穩定,垃圾量的產生相對穩定,基本保持增長。
美國的情況相對特殊一點,因為美國土地廣闊一點,垃圾處理目前是以填埋為主,焚燒在全國也保持了14%的處理率。美國并不是在關閉焚燒廠,而是通過更高的環保標準來改造舊的焚燒廠,并保持了焚燒處理比例。美國有87座焚燒處理場,分別在26個州。2007年,焚燒爐共220臺,總規模93943噸/日。美國的焚燒處理能力是中國的2倍,集中在東北部經濟發達地區。
就日本情況來看,日本是全世界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發展比較快的,日本全國垃圾焚燒率保持在75%的水平,垃圾基本上首先焚燒,不能處理的垃圾再進入填埋場,這已經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從東京來看,大東京地區有23座垃圾焚燒廠,東京最漂亮的煙囪都是垃圾焚燒廠。目前只有一座焚燒場(世田谷法清掃工場)因為有30年歷史正在進行維護改造,其他的都在正常運營。
垃圾焚燒已經發展了100多年,已十分成熟可靠,成為了當前國際上廣泛運用的生活垃圾終處理技術。近年來,隨著焚燒處理技術的進步,國外對生活垃圾焚燒廠實施了大規模的結構調整,通過更高的環保標準來改造舊的焚燒廠,關小廠、建大廠,使焚燒發電廠向規;⒋笮突l展。據統計,目前,有35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建有2000多座生活垃圾焚燒廠,主要分布在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有意思的是,很多垃圾焚燒廠不僅是垃圾處理設施,還因為新穎獨到的外觀設計,成為當地標志性建筑,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誤區之二:中國的焚燒技術落后回答:不是
我們國家垃圾焚燒技術是“萬國牌”的技術,目前全世界最先進垃圾焚燒技術都已經進入中國。就焚燒爐的情況看,德國馬丁和日本三菱合作開發的技術最早進入中國,目前有相當多的實踐,如深圳、廣州;日本田熊公司開發的SN型的焚燒爐,在國內也有相當多的應用,如北京、天津;歐洲西格斯焚燒技術也進入中國,應用在蘇州、深圳;日本的日立造船焚燒爐應用在成都;日本JFE焚燒爐應用在青島等等。應該說全世界各類焚燒技術在中國幾乎都有應用。目前阿爾斯通Sity2000型焚燒技術的已實現國產化,應用在重慶、福州等地。同時,我們國內也自己研發了一些國產化的焚燒技術,如二段式焚燒技術等。
誤區之三:生活垃圾焚燒中二惡英是不可控的回答:不是
關于垃圾煙氣處理,特別是二惡英的問題,實際上在中國二惡英已經被妖魔化。在全社會二惡英排放里面,垃圾焚燒廠占的總量非常低,如德國的總量是0.5克,是非常有限的,不是二惡英排放物的主要因素。從我國的情況來看,根據2007年的統計,我國焚燒廠二惡英占全社會排放量的比例只有3.3%,大量產生源不是在垃圾焚燒廠。當然,垃圾焚燒廠確實能夠產生二惡英,但是所有國外先進煙氣處理技術已經進入中國,在這種情況下,目前我國垃圾焚燒廠水平和國際是接軌的,即使產生了二惡英,從處理技術說,是可以消除或者控制在足夠低水平的。目前國內包括北京市都在執行0.1納克的標準,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二惡英控制標準。這個標準是根據人體耐受能力,對人體沒有危害情況下反推出來的。1988年,WTO根據所取得的最新毒理學研究成果,尤其是對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毒性效應研究成果,規定二惡英的每日TED耐受量(TDI)1-4pg/(kg.d)。
誤區之四:國內對二惡英監測水平無法達到回答:能夠達到
二惡英是可以檢測的,目前采取實驗室檢測的方法,北京市已有兩個有資質的二惡英實驗室。
通常是通過在線監測焚燒溫度,一氧化碳濃度,煙氣停留時間,活性炭噴射量等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來判定二惡英是否達標排放。根據研究,一氧化碳的濃度可以作為二惡英產生的間接指標,煙氣中一氧化碳濃度與二惡英的生成量有較大的相關性,當煙氣中一氧化碳濃度超過一定濃度(100ppm)時,二惡英產生量會大幅度提高。所以可以通過監測一氧化碳濃度來間接監測二惡英的產生。
為規范和提高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運行和管理水平,北京市將采用二惡英在線取樣系統,以加強對二惡英排放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