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發出能在復雜環境行走的機器人
發布者:czj3009 發布時間:2012-08-17 16:33:34
機器人在“智能腳”的幫助下,不僅能在斜面、凹陷的路面平穩行走,而且動作更加靈敏,一改普通機器人只能在平坦路面行走,且容易摔倒的問題。
昨天,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在機器人行走方面取得新突破,研制的仿人機器人集成化足部感知系統,能讓機器人行走更加平穩與靈敏,并打破了相關技術長期依賴于國外進口的局面。未來,這項技術將運用在助殘方面,幫助殘障人士實現行動自如。
科研成果讓機器人在復雜環境行走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綜合辦副主任申飛說,在仿人機器人研究中,如何增強其在未知環境中的適應能力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他們在機器人腳部增加了六維力傳感器,有了這個東西,機器人能識別行走環境,可以實時感知和識別地面環境,并測量地面的作用力等。
此外,科研人員在機器人腳上增加了力敏陣列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增加機器人行走時的穩定性。這一套系統的集成,就是“足部感知系統”,從外觀上看,類似于在機器人腳步增加一個“白色鞋墊”(如圖)!斑@樣即使機器人行走時有摔倒傾向,在即將摔倒之前,傳感器可以預先判斷,并幫助機器人及時糾正!鄙觑w說。
除了能讓機器人在斜面、凹陷路面平穩行走,“智能腳”在技術上還有另外一個突破,讓機器不僅行走得“穩”,而且反應更加“靈敏”。
重大意義打破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
目前,這款仿人機器人集成化足部感知系統,已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這標志著我國在集成化足部感知系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打破了相關技術長期依賴于國外進口的局面。
“之前一直是國外在壟斷這方面的技術,并且嚴格控制該技術進入我們國家!鄙觑w介紹,
目前在國際上,有許多國家對機器人的六維傳感器進行研究,如歐美國家、日本等。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相關研究的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此次成功通過科技部的專家驗收,也意味我們在機器人研制方面掌握了較為先進的技術。
實用前景或能讓肢殘人行動自如
“我們有個設想,希望能夠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將其運用于殘障人士身上!鄙觑w說,如果某個人遭遇車禍被截肢了,他所佩戴的假肢僅僅是提供一個支撐作用,而不能行動自如。但如在假肢上運用仿人機器人足部感知系統,假肢就能夠感知到地面的情況,通過自行處理,并反饋給人體的神經系統,讓殘障人士行動更加自如。
“這目前只是一個假設,需要克服的問題很多。”申飛說,比如,如何讓足部系統采集的信息轉化為神經信號傳達給人,又傳達給大腦。還有如何讓人的意圖轉化成機器人能識別的信號等等。“所以說,這只是我們的想法,如何去實現、何時能實現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版權聲明:PLC信息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