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過濾器標準及空氣過濾效率檢測標準
過濾器捕集粉塵的量與未過濾空氣中的粉塵量之比為“過濾效率”。不同作業環境所要求的潔凈等級不同,所以要采用不同效率的空氣過濾器和相當的新風量才能滿足不同的潔凈度等級要求。
在決定過濾效率的因素中,粉塵“量”的含義多種多樣,由此計算和測量出來的空氣過濾器效率數值也就不同。實用中,有粉塵的總重量、粉塵的顆粒數量;有時是針對某一典型粒徑粉塵的量,有時是所有粉塵的量;還有用特定方法間接地反映濃度的通光量(比色法)、熒光量(熒光法)有某種狀態的瞬時量,也有發塵全過程變化效率值的加權平均量。因此,對同一只空氣過濾器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試,測得的效率值就會不一樣,離開測試方法,過濾效率就無從談起。
所以對不同的空氣過濾器應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測,選擇過濾器時不能只考慮空氣過濾器的效率還應該了解其試驗方法和試驗塵。
我國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大氣塵分組計數法試驗過濾器的效率,并于1990年頒布了 GB12218-1990《一般通風用過濾器性能試驗方法》。對于高效空氣過濾器,各國的試驗塵和試驗方法差別較大,如我國頒布的 GB/T6165-1985《高效空氣過濾器性能試驗方法、透過率和阻力》將油霧法和鈉焰法作為法定的性能試驗方法;英國采用鈉焰法(BS3928-1969;)美國提出的 DO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法。各國在提出試驗方法標準基礎上提出了空氣過濾器的標準,如英國以 DOP為試驗塵的 BS5295標準,歐洲空氣處理設備制造商協會制定的EVROVENT4/9,國內外各種空氣過濾器標準和效率比較見下表。
我國標準 |
歐洲標 準EUROVENT4/9 |
計重效率(%) |
比色法效率(%) |
美國DOP |
歐洲標準EN779-1993 |
德國標準DIN24185 |
粗效過濾器 |
EU1 |
<65 |
|
|
G1 |
A |
粗效過濾器 |
EU2 |
65~80 |
|
|
G2 |
B1 |
粗效過濾器 |
EU3 |
80~90 |
|
|
G3 |
B2 |
中效過濾器 |
EU4 |
≤90 |
|
|
G4 |
B2 |
中效過濾器 |
EU5 |
|
40~60 |
|
F5 |
C1 |
高中效過濾器 |
EU6 |
|
60~80 |
20~25 |
F6 |
C1/C2 |
高中效過濾器 |
EU7 |
|
80~90 |
55~60 |
F7 |
C2 |
高中效過濾器 |
EU8 |
|
90~95 |
65~70 |
F8 |
C3 |
高中效過濾器 |
EU9 |
|
≥95 |
75~80 |
F9 |
|
亞高效過濾器 |
EU10 |
|
|
>85 |
H10 |
Q |
亞高效過濾器 |
EU11 |
|
|
>98 |
H11 |
R |
EU12 |
|
|
>99.9 |
H12 |
R/S |
|
高效過濾器A |
EU13 |
|
|
>99.97 |
H13 |
S |
高效過濾器B |
EU14 |
|
|
>99.997 |
U14 |
S/T |
高效過濾器C |
EU15 |
|
|
>99.9997 |
U15 |
T |
高效過濾器D |
EU16 |
|
|
>99.99997 |
U16 |
C |
高效過濾器D |
EU17 |
|
|
>99.999997 |
U17 |
V |
國內外常用的空氣過濾器標準的檢測試驗方法有及原理見下表:
檢測方法 |
用途 |
測試原理 |
計重法 |
用于粗效、中效空氣過濾器效率檢測。 |
過濾器安裝在標準試驗風洞內,上風端連續發塵,每隔一段時間,測量穿過過濾器的 粉塵質量,由此得到過濾器在該階段粉塵質量計算的過濾效率,測試粉塵粒徑范圍≥5μm。 |
比色法 |
用于中效過濾器的效率檢測 |
試驗臺和試驗粉塵與計重法所用相同。粉塵“量”為采樣點高效濾紙的通光量。在過濾器前后采樣,采樣頭上有高效濾紙,顯然,過濾器前后采樣點高效濾紙的污染程度會不同。試驗中,每經過一段發塵試驗,測量不發塵狀態下過濾器前后采樣點高效濾紙的通光量,通過比較濾紙通光量的差別,用規定計算方法得出所謂“過濾效率”。最終的比色效率是試驗全過程各階段效率值依發塵量的加權平均值。 |
粒子計數器法 |
用于潔凈室、高效過濾器的檢測試驗,在潔凈空調工程中廣泛應用。 |
將含塵氣流以很小的流速通過強光照明區,被測空氣中的塵粒依次通過時,每個塵粒將產生一次光散射,形成一個光脈沖信號,根據光脈沖信號幅度的大小與粒子表面的大小成正比的關系,由光電倍增管測得粒子數及亮度,確定其過濾效率。對于粗效過濾器,可依據≥5μm的粒徑檔的過濾效率判斷其優劣,對于一般的中效空氣過濾 器可用的≥2μm 的粒徑檔的過濾效率判斷其好壞,對于高中效空氣過濾器可采用≥1μm 的粒徑檔的過濾效率判斷其性能的優劣,至于亞高效、高效過濾器可以采用≥0.5μm 的粒徑檔的過濾效率判斷其性能的好壞。 |
DOP(鄰苯二甲二辛酯)法 |
用于高效過濾器的效率檢測。 |
將試驗粉塵為 0.3μm 單分散相的 DOP 液滴加熱成蒸氣,在特定條件下冷凝成微小液滴,去掉過大和過小的液滴后留下 0.3μm 左右的顆粒,霧狀 DOP 進入風道,然后測量過濾器前后氣樣的濁度,由此判斷過濾器對 0.3μm 的粉塵的過濾效率。 |
油霧法 |
塵源為油霧,“量”為含油霧空氣的濁度,儀器為濁度計 |
以氣樣的濁度差來 判定過濾器對油霧顆粒的過濾效率。 |
鈉焰法 |
試驗塵源為單分散相氯化鈉鹽霧,“量”為含鹽霧時氫氣火焰的亮度,主要儀器為火焰光度計。 |
鹽水在壓縮空氣的攪動下飛濺,經干燥形成微小鹽霧并進入風道。在過濾 器前后分別采樣,含鹽霧氣樣使氫氣火焰的顏色變藍、亮度增加。以火焰亮度來判斷空氣的鹽霧濃度,并以此確定過濾器對鹽霧的過濾效率。 |
熒光法Uranine |
只有法國使用。塵源為0.17μm單分散相蘇打鹽霧。氣樣中的鹽霧被特定液體吸收,“量”為含鹽樣品在特定條件下的熒光亮度。 |
以過濾器前后采樣的熒光亮度差別來確定過濾器效率。熒光法比較麻煩,測量時,要先在過濾器前后采樣,然后到另一處去測量熒光。 |
計數掃描法 |
歐洲通用,目前國際上高效過濾器的主流試驗方法。 |
用計數器對過濾器的整個出風面進行掃描檢驗,計數器給出每一點粉塵的個數和粒徑。這種方法不僅能測量過濾器的平均效率,還可以比較各點的局部效率。 |
空氣過濾器相關標準:歐洲EN1882.1~1882.5-1998~2000,美國IES-RP-CC007.1-1992。
因此,只有依據以上這些不同的測試方法,才能正確而客觀地評價過濾器的效率指標,脫離了具體的測試方法,也就不能科學地談論空氣過濾器的過濾效率。
空氣過濾器標準及空氣過濾效率檢測標準由KLCFILTER空氣過濾器廠家整理;
首發:http://www.klcfilter.com/hyzx_view.asp?id=12449130 ,轉載請注明來源!聯系人:黃貞民-1357096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