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菌室標準化規程與驗收規范
(含《潔凈室沉降菌測試標準操作規程》)
目的
目的本規程旨在為無菌操作及無菌室的保護提供一個標準化規程。
適用范圍
生測實驗室
責任者
QC 主管生測員
4.定義
無
5.安全注意事項
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員進入無菌室應先關掉紫外燈。
6.規程
6.1.無菌室應設有無菌操作間和緩沖間,無菌操作間潔凈度應達到 10000 級,室內溫度保持在 20
6.2.無菌室應保持清潔,嚴禁堆放雜物,以防污染。
6.3.嚴防一切滅菌器材和培養基污染,已污染者應停止使用。
6.4.無菌室應備有工作濃度的消毒液,如 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 0.1%的新潔爾滅溶液,等等。
6.5.無菌室應定期用適宜的消毒液滅菌清潔,以保證無菌室的潔凈度符合要 求。
6.6.需要帶入無菌室使用的儀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應包扎嚴密, 并應經過適宜的方法滅菌。
6.7.工作人員進入無菌室前,必須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緩沖間 更換專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 70%的乙醇再次擦拭雙手),方可 進入無菌室進行操作。
6.8.無菌室使用前必須打開無菌室的紫外燈輻照滅菌 30 分鐘以上,并且同 時打開超凈臺進行吹風。操作完畢,應及時清理無菌室,再用紫外燈輻照滅菌 20 分鐘。
6.9.供試品在檢查前,應保持外包裝完整,不得開啟,以防污染。檢查前, 用 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6.10.每次操作過程中,均應做陰性對照,以檢查無菌操作的可靠性。
6 .11.吸取菌液時,必須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觸吸管。
6.12.接種針每次使用前后,必須通過火焰灼燒滅菌,待冷卻后,方可接種 培養物。
6.13.帶有菌液的吸管,試管,培養皿等器皿應浸泡在盛有 5%來蘇爾溶液的 消毒桶內消毒,24 小時后取出沖洗。
6.14.如有菌液灑在桌上或地上,應立即用 5%石碳酸溶液或 3%的來蘇爾傾 覆在被污染處至少 30 分鐘,再做處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時,應立即脫去,高壓蒸汽滅菌后洗滌。
6.15.凡帶有活菌的物品,必須經消毒后,才能在水龍頭下沖洗,嚴禁污染下水道。
6.16.無菌室應每月檢查菌落數。在超凈工作臺開啟的狀態下,取內徑
7.參照
參照《藥品衛生檢驗方法》《中國藥品檢驗標準操作規范》中 (無菌檢查法)章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 YY/T0188.6-1995《藥品檢驗操作規程》
8.分發部門
質量管理部
無菌室技術指導說明
在獲得了無菌環境和無菌材料后,我們還要保持無菌狀態,才能對某種特定 的已知微生物進行研究或利用它們的功能,否則外界的各種微生物很容易混入。 外界不相干的微生物混入的現象,在微生物學中我們叫做污染雜菌。防止污染是 微生物學工作中十分關鍵的技術。一方面是徹底滅菌,另一方面防止污染,是無 菌技術的兩個方面。另外,我們還要防止所研究的微生物,特別是致病微生物或 經過基因工程改造了的本來自然界不存在的微生物從我們的實驗容器中逃逸到 外界環境中去。為了這些目的,在微生物學中,有許多措施。
無菌室內的地面、墻壁必須平整,不易藏污納垢,便于清洗。工作臺的臺面 應該處于水平狀態。無菌室和緩沖間都裝有紫外線燈,無菌室的紫外線燈距離工 作臺面
當前無菌室多存在于微生物工廠,一般實驗室則使用超凈臺。超凈臺其主要 功能是利用空氣層流裝置排除工作臺面上部包括微生物在內的各種微小塵埃。 通 過電動裝置使空氣通過高效過濾器具后進入工作臺面, 使臺面始終保持在流動無菌空氣控制之下。而且在接近外部的一方有一道高速流動的氣簾防止外部帶菌空氣進入。
在條件較困難的地方,也可以用木制無菌箱代替超凈臺。無菌箱結構簡單, 便于移動,箱正面開有兩個洞,不操作時用推拉式小門擋住,操作時可以將雙臂 伸進去。正面上部裝有玻璃,便于在內部操作,箱內部裝有紫外線燈,從側面小 門可以放進去器具和菌種等。
應用
無菌操作技術當前不僅在微生物學研究和應用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且在許多生物技術中也被廣泛應用。例如轉基因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等。
《潔凈室沉降菌測試標準操作規程》
1 目的:建立潔凈室中沉降菌的測試標準操作規程,保證藥品在規定潔凈級別內進行生產。
2 范圍:潔凈室的沉降菌的監測。
3 依據:國家標準 GB/T 16294-1996。
4 職責:QA 潔凈度監測人員、微生物檢驗人員對本制度的實施負責。
5 內容
5.1 潔凈室:對塵粒及微生物污染規定需進行環境控制的房間或區域。
5.2 潔凈工作臺:一種工作臺或者與之類似的一個封閉圍擋工作區。其特點是自身能夠供給經過過濾的空氣或氣體,如垂直層流潔凈罩、水平層流罩、垂直層流潔凈工作臺、水平層流潔凈工作臺、自凈器等。
5.3 潔凈度:潔凈環境內單位體積空氣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徑懸浮粒子的允許統計數。
5.4 菌落:細菌培養后,由一個或幾個細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細菌集落,簡稱 CFU。通常 用個數表示。
5.5 測試方法
5.6 注意事項
5.7 測試規則
5.8 沉降菌計數
5.8.2 采樣點的布置:工作區測試點位置離地 0.8~
平均菌落數 m=n
式中:m 為平均菌落數;m1 為 1 號培養皿菌落數;m2 為 2 號培養皿菌落數;mn 為 n 號
主要參考文獻:國家標準 GB/T 16294-1996
轉載請注明來源http://www.klcfilter.com/js_view.asp?id=12253526!聯系人:黃貞民-1357096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