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窗驗證方案
(最全整理版)
目錄
Contents
1 簡介
2 實施計劃
3 驗證小組成員
4 儀器及用具
5 菌株和培養基
6 安裝確認
7 運行確認
8 性能確認
9 再驗證
10 修改事項
11 相關SOP
12 附件
傳遞窗是一種潔凈室的輔助設備,主要用于潔凈區與潔凈區之間,潔凈區與非潔凈區之間小件物品的傳遞,以減少潔凈室的開門次數,使潔凈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傳遞窗內安裝有紫外燈,物品經紫外線照射消毒后進入潔凈區。紫外線是一種電磁輻射,波長190~350nm,其中以253.7nm的殺菌力最強,可使DNA鏈上相鄰嘧啶堿基之間形成二聚體,抑制DNA的復制,導致突變或死亡。紫外線的殺菌力與紫外線強度、照射時間、溫度和濕度等因素有關。
本方案包括該設備的安裝確認、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等內容。在確認過程中出現任何偏差,必須及時解決偏差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確認。
實施內容 |
時間安排 |
安裝確認 |
|
運行確認 |
|
性能確認 |
部門 |
姓名 |
職責 |
QA |
負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的批準 |
|
負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的審核 |
||
QC |
負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的審核,指導和監督方案的實施 |
|
負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的起草,參加方案的實施 |
||
負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的審核,協助方案的實施 |
4 儀器及用具
名稱 |
型號或規格 |
校驗單位 |
校驗編號 |
有效期 |
細菌培養箱 |
GNP-9270型 |
廣州市計量所 |
||
霉菌培養箱 |
SHP-150型 |
廣州市計量所 |
||
數顯式溫濕度計 |
DWS508D |
廣州市計量所 |
||
紫外線強度測定儀 |
TN-2254 |
廣州市計量所 |
||
凈化工作臺 |
HS-1300-V型 |
—— |
—— |
—— |
電動混勻器 |
G560E |
—— |
—— |
—— |
移液器 |
0.5~10ul |
|||
移液器 |
100~1000ul |
名稱 |
批號 |
生產廠家 |
營養瓊脂培養基 |
||
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 |
||
營養肉湯培養基 |
||
改良馬丁培養基 |
||
金黃色葡萄球 [CMCC(B)26003] |
||
枯草芽孢桿菌 [CMCC(B)63501] |
||
大腸桿菌 [CMCC(B)44102] |
||
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 |
由供應商技術人員作為主要安裝人員,工程部人員協助安裝。安裝過程中對裝置及其工作狀態進行檢查。若確認過程中發現因為紫外燈管不符合要求而造成偏差,工程部人員負責紫外燈管的申購與更換。將安裝確認結果記錄于附件1和附件2。
確認項目 |
描敘 |
工作環境確認 |
傳遞窗應安裝在非潔凈區(培養室)與潔凈區(潔凈走廊)之間。 |
非潔凈區溫度應為18℃~27℃;相對濕度應為40%~80%。 |
|
電源確認 |
設備的電源應正確連接,工作電源:AC (220±22)V。 |
裝置確認 |
確認紫外燈管功率。 |
紫外燈管應正常,無損壞,匹配,緊密連接。 |
|
傳遞窗側門墊圈應配套、密合、完好。 |
|
傳遞窗內部與紫外燈管表面應清潔,表面無塵土。 |
|
傳遞窗內表面材質應為不銹鋼,平整光潔耐磨。 |
|
備件 |
確認是否有相同型號規格的紫外燈管備用。 |
7 運行確認
運行確認在安裝確認之后進行,若安裝確認出現偏差,須在解決偏差之后進行。通過對傳遞窗進行試運行,以證明設備各項技術參數和功能能達到本公司設定要求。將運行確認結果記錄于附件3和附件4。
7.1 SOP確認:確認是否有傳遞窗使用的SOP,作為傳遞窗使用操作的技術支持與指導。驗證全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此SOP對傳遞窗進行操作。
7.2 設備操作功能確認:逐項確認各項操作功能,結果均應符合要求。
7.3 互鎖確認:兩側門設有互鎖裝置,確保兩側門不能同時處于開啟狀態。
7.4 輻照強度測定:開啟紫外燈5min后,用中心波長為253.7nm的紫外線強度測定儀
在燈管下方垂直中心操作面處測量其輻照度值(uW/cm2)。普通型或低臭氧型直管紫外燈,新燈管的輻照度值應為:功率10W,≥65uW/cm2 ;功率15W,≥145 uW/cm2 。使用中的燈管其輻照度值:功率10W,≥45uW/cm2 ;功率15W,≥100 uW/cm2 ,低于此值者應予以更換。
7.5 紫外強度分布:開啟紫外燈5min后,在傳遞窗底部測量中央及四角5個位置的紫
外線強度(uW/cm2),確定紫外線強度最弱位置。以紫外線強度最弱位置達到所需照射劑量的時間作為消毒合格時間。
潔凈區
①② ③ ④⑤ 5
非潔凈區
確認紫外燈對細菌及其芽孢和真菌的殺滅效果。性能確認在運行確認之后進行,若運行確認出現偏差,須在偏差解決之后進行。
8.1 培養基的制備
8.1.1 營養瓊脂培養基
配方:營養瓊脂培養基粉 31.0g
純化水 1000ml
配制:稱取營養瓊脂培養基粉置適宜容器中,按配方比例加入純化水,水浴加熱使溶解,調pH至7.1±0.2,分裝于適宜容器,置高壓滅菌器滅菌121℃×15分鐘。
8.1.2 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
配方: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粉 42.0g
純化水 1000ml
配制:稱取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純化水,水浴加熱使溶解,調pH至6.4±0.2,分裝于適宜容器,置高壓滅菌器滅菌115℃×20分鐘。
8.1.3 營養肉湯培養基
配方:營養肉湯培養基 20g
純化水 1000ml
配制:稱取營養肉湯培養基20克,加1000ml純化水,加熱溶解,加熱至沸,冷卻至常溫,分裝于適宜容器,置高壓滅菌器滅菌121℃×15分鐘。
8.1.4 改良馬丁培養基
配方:改良馬丁培養基粉 28.0g
純化水 1000ml
配制:稱取改良馬丁培養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純化水,水浴加熱使溶解,調pH至6.4±0.2,分裝于適宜容器,置高壓滅菌器滅菌115℃×20分鐘。
8.2 菌懸液的制備
8.2.1 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新鮮培養物至營養肉湯培養基中,30~35℃培養18~24小時;接種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培養基中,23~28℃培
養18~24小時。
8.1.1 細菌芽孢懸液的制備:
8.1.1.1 取枯草芽孢桿菌增菌液適量至營養瓊脂培養基斜面,使菌液布滿營養瓊脂培養基
斜面,30~35℃培養5~7天。用接種環取菌樣少許涂于玻片上,固定后以改良芽孢染色法染色,并在顯微鏡(油鏡)下進行鏡檢。當芽孢形成率達95%以上時,即可進行以下處理。否則,應在室溫下放置一定時間,直至達到上述芽孢形成率后再進行以下處理。
8.1.1.2 取適量無菌水于營養瓊脂培養基斜面,以L棒輕輕推刮下菌苔。吸出第一批洗下
的菌懸液,再取適量無菌水于營養瓊脂培養基斜面,重復洗菌一遍。將第一和第二批洗下的菌懸液集中于一含玻璃珠的無菌三角燒瓶內,振搖5min,打碎菌塊,使成均勻的芽孢懸液。
8.1.1.3 將芽孢液放于80℃水浴中10min(或60℃,30min),以殺滅殘余的細菌繁殖體。
待冷至室溫后,保存于4℃冰箱中備用。有效使用期為半年。
8.2 稀釋液
1%蛋白胨—PBS溶液:取磷酸二氫鉀1.36g、磷酸氫二鈉2.83g、蛋白胨10.0g,加水1000ml,微溫溶解,分裝,置高壓滅菌器121℃×30分鐘滅菌。
8.3 菌片的制備
8.3.1 試驗中使用的菌片是以菌液滴加于載體上制成(1.0cm×1.0cm的不銹鋼片)。所
用載體染菌前應進行脫脂處理。脫脂方法如下:①將載體放在含肥皂的水中煮沸30min;②純化水洗凈;③純化水煮沸10min;④用純化水漂洗至pH呈中性;⑤晾干備用。
8.3.2 載體經滅菌后使用滴染法染菌。將滅菌載體平放于滅菌平皿內,每個載體滴注
10ul菌懸液,用10ul移液器接滅菌塑料吸頭,滴染菌液,并用接種環涂勻整個載體表面。滴染菌液后,染菌載體可置超凈臺上晾干后使用。
8.3.3 每個菌片的染菌量即回收菌量應為1×105~5×106cfu/片。
8.4 載體定量消毒試驗
8.4.1 取4種菌染菌載片各4個。開啟紫外燈5min后,將16個染菌載片平放于無菌平
皿內,水平放于紫外線強度最弱的位置處照射,于4個不同間隔時間(15min、30 min、45 min、60min)各取出1個染菌玻片,分別投入4個盛有10ml稀釋液的試管中,用電動混勻器震蕩20s或振打80次,洗脫載片上的菌體。
8.4.2 取洗脫液或其稀釋液1ml,作平板傾注。細菌放30~35℃培養48小時做活菌計
數,真菌放23~28℃培養72小時做活菌計數。
8.4.3 陽性對照,除不做照射處理外,操作同上。
8.4.4 殺滅對數值計算
殺滅對數值(KL)=對照組活菌濃度對數值-試驗組活菌濃度對數值
8.4.5 消毒合格時間
在照射強度最弱處,對細菌及其芽孢和真菌的殺滅對數值≥3所需的時間即為消毒合格時間。其它傳遞窗,確定最弱照射強度后,根據所需照射劑量確定消毒合格時間。
照射劑量(uW·s/cm2 )=紫外線照射強度(uW/cm2)×時間(s)
將性能確認結果記錄于附件5。
9.1 傳遞窗構造或紫外燈管安裝位置發生改變時,需進行再驗證。
9.2 若無任何改變或偏差時,每6個月對該系統進行紫外燈強度確認。
在實施過程中,如果方案需要修改,必須提交書面報告,闡述修改的原因、修
改的內容,并經過相關部門及QA的認可。修改后的方案同先前執行的方案一起歸檔。
編號 |
文件名稱 |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 |
|
物品進出微生物檢驗室 |
|
微生物檢驗區的清潔消毒 |
|
培養基的配制 |
|
細菌的接種、傳代和保存 |
|
高壓滅菌 |
|
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
編號 |
附件名稱 |
附件1 |
安裝確認記錄1(微生物室) |
附件2 |
安裝確認記錄2(無菌室) |
附件3 |
運行確認記錄1(微生物室) |
附件4 |
運行確認記錄2(無菌室) |
附件5 |
性能確認記錄 |
方案結束。
轉載請注明原創來源:http://www.klcfilter.com/ 黃貞民-13570963007